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艺术 >


国内首部原创舞歌剧《香山之恋》亮相青岛
 
        8月27日,由詹忠效白描艺术交流中心主办的,国内首部原创舞歌剧《香山之恋》在青岛市人民会堂亮相。该剧讲述了老导演苏志为了完成爱妻的遗愿,带着他的学生和女儿,克服了困难和挫折,终将爱妻生前才华横溢的处女作《晚秋》搬上了舞台。故事诠释了一个真理,即真爱终将成为回忆,生命也将随风而去,一个人活着时的价值,才是生命的延续,如同香山红叶,化作春泥岁岁逢,化作斑斓年年红。
该剧从编剧到导演乃至全部的音乐及词曲、舞蹈创作均为着名音乐人、导演、文化中心理事尹建平先生原创并一手操刀,这在当下的舞台表演节目中是绝无仅有的。
        舞歌剧《香山之恋》是一部完全原创、舞歌相汇、情景交融的新型剧,整剧贯穿的舞蹈与歌曲的基调是既尊重传统文化和恒久流传的价值,又为传统文化注入了现代性的活力,在传承中求新,在求新中创造。谈到为何要创作这部舞歌剧时,尹建平表示,目前国内创作的歌剧、音乐剧基本采用的是西方歌剧和美式音乐剧的曲式以及表演风格,“当中国的故事、中国人的情感用西方化的形式呈现时,真的令人感到不伦不类、难以接受。这种鹦鹉学舌、东施效颦的创作手段,我认为是不恰当也是不可取的。能不能创作一台真正属于中国人自己的舞台表演作品,舞要好看,歌要好听。这些使我萌发了创作一部剧的念头。每当香山红叶飘落时,我都会触景生情,红叶可以岁岁逢,人离却不能再生,然而活着时所创造的生命价值可以是生命的延续,有感于此,我创作了歌曲《晚秋》并将这一真情实感寄托在了舞歌剧《香山之恋》之中。”
        舞歌剧《香山之恋》融合了舞剧、歌剧、音乐剧、话剧等多种元素,同时也包含了中国式美声、民通、摇滚、通俗、京腔等多种唱法,是一部令人耳目一新的原创新生事物。剧中对当今社会人生观、价值观通过角色的鲜活塑造带给观众一些积极的反思,不仅表现了唯美的意境,同时还展现了浓浓的人文关爱和对生命意义、生命价值的思索,因为香山红叶我们可以年年见到,可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人不能碌碌无为的生活,要让有限的生命尽可能绽放美丽,让生命的价值最大限度地得以释放,即便离开人世,活着时所创造的生命价值也会如同香山红叶化作春泥岁岁逢、化作斑斓年年红。
        舞歌剧《香山之恋》全剧共分八场,包含20余首音乐作品,以戏中戏的手法体现着时空的转换以及回归舞台本真的意境美,剧中的歌曲既有通俗又有美声,内容既包括流行又涵盖诗词,这些歌曲全部都是由尹建平导演本人原创的。另外,剧中的绝大部分角色都是由舞蹈演员担当的,这也极大区别于一般的舞台剧、音乐剧。尹建平说:“形体无国界,舞姿有民族;音符无国界,旋律有国家。我在舞歌剧《香山之恋》的创作中,尽可能地将中国舞特有的形神兼备、手眼身法、刚柔并济、情技交融、气韵贯通的身韵之美和中国歌回环往复、委婉优雅、抑扬顿挫、荡气回肠、余音绕梁的旋律美相融合,可以说是在传承中创新的一次大胆尝试。对于中国舞的身韵美和中国歌曲的旋律美,我坚持强调的是传统精神,而不是重复传统的舞姿或者音调;我提倡的是要在深刻领悟民族身韵和旋律精髓的同时,着力于中国舞歌现代包装形式的探索。”
        近年来,舞台表演随着商业化运作的泛滥,在制作投入上愈加追求大投入、大手笔、大制作, 堂皇壮丽的场面、豪华先进的装置、光怪陆离的灯光、华丽变幻的服装,俯拾皆是。对此现象,尹建平表示,这些都已经偏离了舞台表演艺术的精神与本质。如何正本清源,回归舞台艺术追求意境的本质,无疑应成为现阶段舞台剧不可回避的第一要务。在中国传统艺术中,简洁是传达神韵的重要手段,简练不等于简单,而是形象高度的概括。原创舞歌剧《香山之恋》,采用立体空间打造视觉的多层次,抛弃奢华的布景和笨重的LED,转而灵巧自如、功能多样的舞台设置,景片采用分段、条块、几何式景观制作,并将灯光采用表情化的处理,充分体现了舞台艺术的意境之美,通过中国传统美学的特点把物象重新排列、组合、留白、简约、凝练,这种独特的表现手法,不失为一种中国特色的舞台剧新模式。
        整场演出如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中途观众无一人退场。结束后,全场观众纷纷起立喝彩,尹建平导演在演出结束后动情地说:“青岛,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从小就赋予我了自然浪漫的美感和灵动的艺术悟性,我想把我这些年总结的艺术上的一些想法成就一部作品,而且这部作品能够成功在家乡首演,这真是了了我一个心愿。下一步我计划将舞歌剧《香山之恋》做进一步的精雕细琢,在国内演出的同时将该剧翻译成英文、日文等多国语言,在人物塑造上和舞蹈的编排上下功夫,力争达到国际水准,展开对外交流,让舞歌剧这个原创本土剧目形式走向世界。跳红中国舞,唱响中国歌,是我今生的追求,让中国的舞歌艺术在世界的舞台上绚丽绽放更是我美丽的中国梦。”
 


 

对外邀请权出访组团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