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楠木是一种珍稀的树种类型,在我国的种植历史已经非常悠久,其实用价值很高,并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为有效提高楠木整体种植水平,有效助推楠木人工种植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探索研究楠木种植技术要点及常见病虫害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样也能为林场工作人员开展楠木种植提供一些技术参考。
关键词:楠木;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措施
楠木是一种常绿乔木,木材具有芳香味道,且材质坚硬、耐久性强,在制作家具以及建筑等多个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同时,楠木在医药领域也有涉及。近年来,伴随楠木开发利用力度的持续加大,使得楠木数量持续下降,因此要想满足市场上对于楠木的需求,需进一步做好楠木培育方面的工作。但楠木培育在种植技术方面,有着较高要求,为了有效提高楠木培育成活率,扩大楠木数量,需进一步加大楠木种植技术的研究力度,并做好楠木病虫害防治工作,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楠木种植技术水平,推动楠木种植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1楠木种植技术要点分析
1.1 育苗技术
1.1.1 种子采集
科学合理的采种是种植楠木之前最为重要的工作内容,但楠木结实量具有大小年之分,大年结实量较多,小年结实量较小,甚至不结实,而且结出的种子空壳率较高,不如大年结出的种子饱满。所以应选择大年进行采种,选择生长良好,籽粒饱满的种子进行采集。采种时间一般为每年的11月份,楠木种子成熟之后,颜色表现为蓝黑色,这时便可进行采集。另外,采集种子时应选择20年树龄的优质母树,之后利用高枝剪或者勾刀等将果实采下备用[1]。
1.1.2 种子处理
采集的种子如果出现失水现象,就会大幅降低种子活性。因此,应对楠木种子进行妥善处理。采集下的种子应及时浸泡,时间为48小时,之后将果皮去掉。运用清水对种子进行筛选,去除漂在水面上的种子,之后将浸泡的种子捞出与湿河沙混合之后放到阴凉处进行保存,避免种子出现失水现象,有效提高种子发芽率。
1.1.3 苗圃建设
苗圃建设过程当中,需充分考虑楠木的生长特点和生长所需的条件,科学选择育苗地块,一般首选光照时间相对较短、肥力较好、土壤疏松透气,并具有便利交通条件的地块作为苗圃地。尤其是沙壤土和壤土效果更好,土壤pH值应保持在5~6之间,进入初冬时进行整地,并把适量基肥施入其中,通常情况下,每亩施入2000kg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同时,施入100kg菜枯饼,然后对土壤进行深翻,增加土壤肥力。接着按照1m宽,20cm高的标准来设置苗床,并设置40cm宽、30cm深的主排水沟与 30cm宽、20cm深的副排水沟,以确保降雨之后能够及时排水。并且在播种育苗之前,在苗床上均匀撒施生石灰,这样能够将土壤当中的病菌有效杀死,对于改良土壤也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1.1.4 播种育苗
楠木播种应做到规范标准,首先利用高锰酸钾对种子进行浸泡消毒,并与湿沙混合进行催芽,催芽时间为3日,当种子大部分露芽之后便可开展播种工作。其次,要将播种时间控制好,一般选择在春季2月份左右进行播种,当外界气温保持在10~15℃便可展开播种工作。另外,要结合具体实际对多种方法作出合理选择,通常选用双幅条播法进行播种,按照15~20cm的标准控制行距,株距按照5cm进行设置,每亩一般播入13~14kg种子。播种过程当中要做到均匀一致,完成播种后覆盖2cm厚的细沙,再加盖稻草,提高苗床湿润度,以免鸟兽破坏种子,影响出苗率。
1.1.5 田间管理
幼苗出土之后,应当把覆盖物及时去除掉,针对一些难以自主出土的幼苗,可通过人工手段辅助幼苗出土,并将苗床上的杂草及时清除干净,以免杂草过度生长对幼苗造成营养抢夺,通常每14天除草1次即可。在除草的同时,还应当及时追肥,追肥时段选择在傍晚或者早晨,选用尿素、复合肥等肥料品种进行追肥,每亩一般追施3kg肥料即可,追肥后及时浇水,为幼苗生长提供充足的水肥供应。另外,为确保幼苗能够正常生长,还应当合理架设遮阴蓬,以免阳光直射导致幼苗被灼伤,温度下降之后,将遮阴蓬去掉,提高光照量,增加温度。当苗木达到35cm高度时,便可出圃大规格的苗木或者用于造林。
1.2 造林技术
1.2.1 林地选择
楠木造林过程当中,在土地方面有着很高的要求,因此应当将林地选择工作充分做好,选择微酸性或者中性土壤实施造林,林地土壤要含有丰富的有机质,排灌便利,湿润度适宜,这样才能满足楠木生长所需的环境条件,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减少成本方面的投入。
1.2.2 科学整地
选择好造林地之后,还应当及时把林地上的枯枝败叶以及各种碎石杂物全部清除干净,便于更好地展开苗木栽植工作,栽植地整理工作之后,开挖栽植穴,一般按照50cm×40cm×40cm的标准进行开挖,并根据2m×3m的标准控制好株行距,每亩一般栽植160~170株。
1.2.3 施足基肥
造林工作实施之前30天左右,应把基肥充分施足,将2/3的表土回填到种植穴内,同时施入100g尿素、钙镁磷肥以及氯化钾,同时施入500g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把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合之后,回填到种植穴内[2]。
1.2.4 合理栽植
对苗木栽植时间作出严格把控,在适宜栽植期内提前早栽,这样有助于苗木下扎根系,促进根系快速生长,增加苗木自身抵抗能力。起苗时选择在阴天或者降雨之后,苗木起出之后应剪掉生长较长的根系与多余根系,对根系进行蘸泥浆处理,这样能够起到较好的保湿作用。栽植过程当中要保证苗木根系充分舒展,回填土时上提苗木,并将土层压实,栽植深度以5~10cm为最佳,这样有助于提升苗木成活率,完成造林之后25天左右对苗木生长情况认真检查,如果存在死苗、缺苗问题及时补栽。
1.2.5 混交造林
楠木造林过程当中应重视与杉木等树种展开混交造林,这对于幼林生长可以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可有效提高造林效果,杉木和楠木按照1∶3的比例进行栽植,也可与柳杉、樟树等树种展开混交造林,这样能够大幅提高造林成活率,进而取得理想的造林成效。
1.3 抚育技术
1.3.1 除草除杂
楠木幼林生长期,如果杂草生长量较大,就极易和幼林造成水分以及养分方面的抢夺,阻碍幼林的正常生长,所以必须要及时除草,避免杂草结籽,每年实施2~3次除草即可,持续进行5年。除草时间选择在阴天,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林地水分过度蒸发。除草过程当中,还应当将除草深度控制好,以免对幼苗根系造成损伤。
1.3.2 扩穴松土
楠木成林工作实施之前,还需定期扩穴松土,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土壤出现板结现象,增加土壤通透性,为苗木根系提供充足的水分养分供应,确保苗木根系获得快速生长,提高苗木病虫害抵抗能力。通常情况下,扩穴松土一般都是同时进行,在苗木周围扩穴松土一周,深度控制在10cm,然后再培土6cm。
1.3.3 水肥管理
楠木生长过程当中离不开水分和养分的充足供应,所以加强水肥管理工作至关重要,不然楠木生长过程当中容易出现缺水、缺肥现象,就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楠木的正常生长。楠木栽植之后,需充分考虑土壤条件和降水情况进行浇水,特别是降雨不足时,必须做到及时浇水,以免土壤过于干旱导致苗木发生死亡。出现持续性降雨天气时,还应当把林地当中的积水及时排除掉,以免导致涝害。同时,充分结合楠木生长情况及时追肥,如果楠木生长状态不佳,每周摄入0.2kg复合肥,以确保楠木生长有充足的肥料供应。
1.3.4 修枝整形
修枝整形有利于楠木树体的通直生长,具体操作时,需充分考虑树形大小进行修枝整形,把多余的枝条及时修剪掉,保留生长直立且旺盛的主干,适当修剪树干1.3m以下的轮枝,避免养分过多消耗,修剪整形过程当中要保持剪口平滑,以免留下伤疤。
1.3.5 抚育间伐
楠木造林之后10年左右郁闭成林,这就需要及时进行间伐,通常情况下,每亩130株楠木即可。第2次间伐在首次间伐5年之后进行,每亩按照90株进行保留。如果培育大径材,还需进行一次间伐,每亩按照55株进行保留,间伐作业过程当中应当把生长较弱的树木和被压木以及竞争物及时清除掉,以便保留木的快速生长[3]。
2 楠木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
2.1 根腐病
根腐病是楠木种植过程当中一种常见的病害,对于楠木幼苗危害较大,同时成年植株也会遭受危害,但多发于须根或者侧根。感染该病之后,会大幅减少根系水分养分吸收能力,导致叶片发生萎蔫,伴随病害的持续加重,植株地上部分得不到充足的养分供应,而且根茎此时又发生腐烂,根皮逐渐变为褐色,还与髓部分离,最终引发植株死亡。真菌是导致楠木根腐病的重要病原菌,发病时期为4月上旬,病菌主要潜藏在土壤内越冬。根腐病的发生和土壤条件有着十分紧密的关联性,特别是高温、高湿、光照条件不足条件下更容易发病。另外,地块土壤粘性较大,板结,会导致苗木根系生长受阻,也会加重病菌侵袭。
防治措施:首选适宜的土壤条件种植楠木,不应选择排水条件较差,污染过于严重的地块进行种植。为避免地块积水导致根系发生腐烂,降雨时应及时将地块当中的积水排除干净。楠木种植之前需对种子全面消毒,运用1%的粉锈宁联合0.3%的退菌特进行拌种,也可用1500倍液80%的402抗菌剂于播种之前对种子进行浸泡消毒,减少该病的发生概率。
2.2 白绢病
楠木种植过程当中,白绢病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病害,特别是温度高,湿度大的环境条件下发病率更高,病害发生时常常导致楠木根茎部位出现腐烂,同时在腐烂部位产生很多菌丝体,颜色为白色,之后发展成棉絮状,最后变为圆形菌核,颜色为褐色,受到病害侵袭的楠木,无法正常生长,最后发生枯萎死亡。
防治措施:首先对苗床做出科学筛选,选择疏松透气,具有较好排水性的地块,其次深耕土壤并灌水,将地块当中的越冬菌源有效杀死,并把地块当中的枯枝落叶等各类杂物及时清除干净。运用70%的五氯硝基苯对土壤消毒之后再进行育苗造林。另外,需做好田间管理,及时浇水、除草与施肥,提高苗木自身抗病能力。病害发生之后每亩用50ml的20%的甲基立枯磷或者50mg的25%的萎锈灵与50kg水充分混合之后,浇灌于苗木根部,每7天1次,持续应用3次即可。
2.3 灰霉病
灰霉病主要危害楠木的嫩枝与嫩茎,同时还会危害楠木的叶片、花朵与果实,这些部位受害之后会出现一些小的水渍状斑点,之后病斑融合并逐渐扩大,呈不规则状灰色病斑,病斑上部覆盖一层霉层,致使楠木腐烂而死亡。
防治措施:加强栽培管理,将育苗移栽密度严格控制好,提高通风透光性,定期浇水,对土壤湿度严格控制,降雨较多时还需及时排水,破坏病菌繁殖条件。科学修剪,为苗木生长提供充足养分,保证苗木获得健壮生长。雨季来临之前可用800倍液50%的多菌灵喷洒预防,病害发生之后可用800倍液50%的代森锌进行喷洒,间隔7天喷洒1次,持续应用3次即可。
2.4 蛀梢象鼻虫
在楠木种植过程当中,蛀梢象鼻虫较为常见,成虫在树梢部位产卵,幼虫孵化出后会蛀食楠木新梢,对树干生长构成不良影响,更甚者导致整株死亡。
防治措施:对楠木生长情况严密观察,楠木新梢和叶片遭受危害时,将被害叶片及时摘除并集中销毁,以免害虫蔓延造成更大危害。运用节高蜂这种天敌来有效杀死蛀梢象鼻虫,在害虫成虫期以及产卵高峰期,利用1200倍液80%的敌敌畏进行喷洒,也可用800倍液90%的敌百虫进行喷洒,还可用500倍液40%的氧化乐果进行喷洒,以上药剂交替应用,间隔7天喷1次,持续运用3次即可。
2.5 蚧壳虫
蚧壳虫对楠木带来的危害也非常严重,这种害虫主要分布在楠木叶片、枝、茎以及果实上,对这些部分的汁液造成刺吸危害,受害部位逐渐变成黑色,并导致大面积的叶片出现黄褐色斑点或脱落,最终引发植株死亡。
防治措施:在林间释放跳小蜂、瓢虫等天敌防治蚧壳虫,可以有效减少害虫数量。但释放天敌过程当中,应避免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以免对天敌造成危害。同时,应做好楠木修剪工作,将病虫枝条及时修剪掉,改善林间通风透光性,避免林间湿度过大,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促进楠木叶片进行光合作用,阻止蚧壳虫进行繁殖,避免造成更大危害。冬季把适量柴油喷洒在楠木植株上,能够将蚧壳虫蜡壳破坏掉,有助于杀死此类害虫。若虫孵化爬行时,运用1200倍液80%的敌敌畏喷洒防治,或者喷洒1000倍液亚胺硫磷,上述药剂交替应用,间隔7天喷1次,持续喷3次就能取得较好效果。另外,也可以选用杀螟松、杀虫脒等药剂进行喷洒。
2.6 木虱
楠木种植过程当中时常遭受木虱带来的危害,木虱成虫会对楠木的木质部造成刺吸,若虫还会在楠木枝干以及叶片上分泌很多蜜露,对楠木叶片光合作用构成巨大影响。而且这些蜜露还会携带很多病菌,增加病毒病、灰霉病以及煤污病的发生概率,所以必须加强这种害虫的防治工作。
防治措施:对楠木种植时间及其密度严格控制,以免栽植密度较大。加强楠木种植过程当中的各项管理工作,及时浇水、施肥、松土和除草,创造楠木生长的良好环境条件,并及时进行修剪,将生长过密的枝条及时修剪掉,改善林间通风透光性。增加有机肥的施入量,配合深入磷钾肥,有效控制氮肥,促进楠木获得更好生长。保护大草蛉、瓢虫等天敌,控制和减少木虱数量。虫害发生较重时,利用1000倍液10%的吡虫啉喷洒防治,也可喷洒3000倍液50%的啶虫脒,在幼虫孵化期进行喷洒效果较好,每7天喷1次,连续应用3次即可。
3 结语
当前市场上对于楠木的需求量日益增长,现有的楠木数量已经很难适应当前市场发展需要,对这样的发展趋势更应当做好楠木培育工作。在培育楠木时应重点加强种植管理,掌握各项技术要点,还应当积极做好各类病虫害防治工作,这样才能创造出有利于楠木生长的良好条件,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培育更多满足市场发展需要,进而将楠木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陈桂琼.浅谈楠木育苗与造林技术应用[J].农业与技术,2018,38(17):66-67.
[2]徐思瑜,陈圣贤,陈雨清,等.氮添加对混栽杉木-楠木叶性状的影响[J].林业科学研究,2020,33(3):184-192.
[3]李家芬,张文渊,陈学艳,等.珍稀植物:楠木非适宜季节大规格全冠栽植的技术措施[J].现代园艺,2020,43(11):67-69.
红米手机突然没有声音是为什么?该怎么弄?
破伤风一针需要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