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来源于经书记载与传统典籍,旨在人文科普,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
《达摩传》记载,菩提达摩来到中土后,在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很多人不解:堂堂禅宗初祖为何要面壁这么久?
临终前,达摩说出了八个字,揭示了面壁的真正含义,听懂的人都得到了大彻大悟。
梁武帝天监年间,一位胡僧从西域来到中土。他就是后来被尊为禅宗初祖的菩提达摩。
达摩见到梁武帝时,武帝问:"朕一生建寺、写经、供僧,有何功德?"
达摩说:"实无功德。"
武帝不悦。达摜离开建康,北上魏地。
他来到嵩山少林寺,面对一堵石壁坐下。从此,日日面壁而坐。
有人问他:"大师为何面壁?"
达摩不答。
有人送饭来,他也只是默默接过。
一年过去了,面壁不动。
两年过去了,面壁不语。
三年过去了,依旧如此。
少林寺的僧人都很不解,这位西来的高僧到底在做什么?
一天,一位年轻的僧人来到达摩面前。他叫慧可,在雪地里站了一整夜。
达摩问:"你要什么?"
慧可说:"请大师开示。"
达摩说:"你心中的烦恼,拿来看看。"
慧可沉默良久,说:"找不到烦恼。"
达摩说:"我已经替你安心了。"
慧可大悟。
从此,慧可天天来跟达摩学习。
有一天,慧可问:"师父为何面壁?"
达摜说:"等你明白了,自然就知道。"
五年过去了,来问道的人越来越多。
六年过去了,前来参拜的人络绎不绝。
七年过去了,整个北魏都知道少林寺有位面壁高僧。
一天,一个老人来问:"大师面壁这么久,可看到什么?"
达摩说:"看到的就在你眼前。"
老人左看右看,说:"我什么都没看到啊。"
达摩说:"那就对了。"
八年过去了。
有人问:"大师为何不说法?"
达摩说:"我天天都在说法。"
"在哪说?"
达摩指着石壁。
九年面壁终于圆满。临终前,达摜对慧可说了八个字。这八个字道出了面壁的真谛,让人瞬间明白了为什么要面壁九年。这八个字究竟是什么?
达摩说的八个字是:"见自本性,成佛菩提。"
慧可听了,泪流满面。他明白了:面壁九年,就是要让人明白自性本来具足,不用向外寻求。
这让人想起《金刚经》中的偈语:"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达摩接着说:"我面壁九年,不是在看墙,而是在看心。墙外是相,心内是性。明白的人知道:墙不在外,性不在内,能所双泯,才是真如。"
这正如《心经》所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外相和本性,本来不二。
达摩解释说:"面壁不是躲避,而是直观。不是逃离,而是直面。不是沉默,而是说法。九年面壁,就是要让人明白:真正的佛法不在语言上,不在相上,而在自性上。"
有人问:"为什么要九年?"
达摩说:"不在年数,在明悟。一念悟透,胜过百年。我面壁九年,就是要让人死心塌地地回头,放下外求,返照自心。"
这让人想起《楞严经》中的话:"狂心不歇,歇即菩提。"停止向外攀缘,回光返照,才能见性成佛。
达摩晚年常说:"禅法贵在直指人心,见性成佛。面壁九年,就是一个直指。指什么?指你自己的本来面目。"
他给慧可传法偈云:
"外求有相佛,与道总不妨。
欲见真如性,回光返照看。"
这首偈语点明了面壁的真义:不是要人一味面壁,而是要人转回头来,看看自己的本来面目。
达摩教导说:"修行有三个阶段:第一重,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第二重,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第三重,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我面壁九年,就是要让人过这三关。"
这正如六祖惠能所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最高的境界,就是返归平常。
达摜临终前又说:"我来时空手来,去时空手去。九年面壁,就是要指出这个空手处。明白的人知道:空不是没有,而是超越有无;手不是实手,而是自性之用。"
他留下四句话:
"从来向外求,
百劫徒劳苦。
一念回光照,
何处不家珍。"
这四句话,道破了面壁的奥秘:一切向外求法都是徒劳,一念回光返照才能见性成佛。
达摩的开示,揭示了禅法的核心:不在相上用功,而在性上用功;不向外驰求,而向内观照;不执着言说,而直指本心。
这个道理一直影响着后世的禅修者。它告诉我们:修行不在形式,而在明心;不在说法,而在见性;不在相上,而在心上。
达摩面壁九年的公案,成为禅宗最重要的开示之一。它提醒我们:真正的修行不在外求,而在内照;不在说法,而在明心;不在形式,而在本质。只有回光返照,才能见性成佛;只有向内观照,才能明心见性。
九年面壁,就是一面无言的心镜,照见人人本具的佛性。明白的人知道:不用向外寻求,本来具足;不必多说,当下即是;不在相上,全在心上。这就是达摩面壁九年的究竟意义。
跳跳蛙的做法与步骤
什么是保研?1分钟了解清楚保研的条件及流程